第27次南极天文科考 第27次南极天文科考

最小化 最大化

南京天光所温海焜工程师赴南极天文科考

2010年11月11日上午,中国第27次科学考察队暨“雪龙”号启航仪式在深圳盐田港隆重举行,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的温海焜工程师和东南大学的魏海坤教授随队乘“雪龙”号赴南极执行天文科考任务。南京天光所已连续三年选派科研人员参加南极科考,所党委书记张丽萍和南极望远镜课题组长袁祥岩专程前往欢送。

欢送温海焜工程师(中)

根据南极天文中心的安排,此次天文科考的主要任务是:1)在冰穹A安装南京天光所研制的视宁度测量仪器,并开展现场测量任务。视宁度是Dome A选址中最急需测量的重要参数,该仪器装运前已经完成了关键件低温测试和在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的试观测运行;2)维护已在冰穹A运行三年的南极小望远镜阵(CSTAR)和国际合作项目南极高原自动台址测量舱(PLATO)及其它台址测量仪器,并取回观测数据盘,期待获得更多的科学结果;3)安装运行南极天文中心和东南大学研制的能源通讯平台系统,该平台此前也已在西藏羊八井顺利完成了测试运行;4)继续为正在南京天光所研制的南极施密特望远镜AST3(3台主镜为68厘米,入瞳直径为50厘米的大视场望远镜)进行地基处理等工作。

第27次南极天文科考 第27次南极天文科考

最小化 最大化

南京天光所温海焜赴南极科考凯旋

2011年4月1日上午,中国第27次南极考察队乘坐"雪龙"号极地考察船顺利返回位于上海的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南京天光所的温海焜工程师和东南大学的魏海坤教授圆满完成此次天文科考任务随“雪龙号”凯旋,南京天光所党委书记张丽萍和南极望远镜课题负责人袁祥岩、南极天文中心副主任商朝晖及东南大学的领导参加了接船仪式。

17天的南极内陆科考期间,温海焜在低压寒冷的环境下克服了时间短、任务重的难题,在昆仑站努力工作,完成了光学小望远镜阵CSTAR的更新维护;能源通讯平台PLATO的维护;自动气象站的安装调试;天光、云量和极光测量仪Gattini的检测维修;宽波段傅立叶变换光谱仪FTS的数据拷贝;DIMM视宁度自动检测仪的测试等任务;在中山站为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委托南京天光所研制的我国首台南极极光光谱仪更换了狭缝;另外,还在往返南极内陆的途中进行了振动数据测量,为我们正在研制的南极巡天望远镜AST3的研制和运输提供了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