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次南极天文科考 第28次南极天文科考

最小化 最大化

天文科考队员随“雪龙”号启程出征南极

2011年11月3日上午,中国第28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暨“雪龙”号启航仪式在天津国际邮轮母港隆重举行,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的杜福嘉、李正阳、张毅和来自国家天文台的胡义等4名天文科考队员随船出征,这是我国第五次天文科考,也是南京天光所连续第四年选派科研人员出征南极冰穹A。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及相关天文单位的领导和代表专程到港口欢送。

此次天文科考的主要任务包括:1)首台南极巡天望远镜AST3的安装调试;2)AST3望远镜的能源支撑平台PLATO-A的安装调试;3)取回CSTAR等天文观测设备在前一科考年中获取的数据;4)对昆仑站现有天文仪器的维护等。另外,他们还将协助昆仑站二期建设以及其他科考工作。

南极巡天望远镜AST是由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和国家天文台自主研发的首台南极内陆全自动无人值守光学望远镜。

第28次南极天文科考 第28次南极天文科考

最小化 最大化

南京天光所第28次南极天文科考队员凯旋

2012年4月8日上午,南京天光所参加中国第28次南极内陆科考(天文)的三名队员杜福嘉、李正阳、张毅和国家天文台的胡义随“雪龙号”极地考察船顺利返回位于上海的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国家天文台副台长郝晋新,南京天光所副所长李国平,南极天文中心副主任商朝晖及天光所南极巡天望远镜课题负责人袁祥岩等前往上海参加了接船仪式。

在19天的内陆科考期间,4名队员团结协作,克服重重困难,出色地完成了我国自主研制的首台全自动南极光学巡天望远镜AST3-1的安装和调试,新能源支撑平台的安装调试,原有能源支撑平台PLATO的维护和测试,上一科考年的数据和观测设备维护等科考任务。从3月中旬开始该望远镜已可以通过卫星通讯远程遥控工作。AST3-1的成功安装和运行实现了我国在南极极端环境下望远镜研制技术上的一次飞跃,也为我国南极天文台建设和更大口径南极望远镜研制奠定了重要基础。

第28次南极天文科考 第28次南极天文科考

最小化 最大化

第28次南极天文科考任务圆满完成

2012年2月8日,中国第28次南极考察队结束了为期20天的内陆科考,从冰穹A平安返回到中山站。来自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的杜福嘉、李正阳、张毅和国家天文台的胡义4名天文科考队员团结协作,克服重重困难,圆满完成了各项科考任务,包括原有的能源支撑平台PLATO的维护和测试,上一科考年的数据和观测设备维护,新能源平台的安装调试,以及最核心的科考任务---安装我国首台可远程控制自动跟踪的天文光学望远镜AST3-1等工作。

南极巡天望远镜AST3由三台口径500mm/680mm的望远镜组成,在中国南极天文中心的组织下,由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和国家天文台联合研制。该望远镜采用了我国创新设计的折反射大视场光学系统,将是首套南极内陆可远程控制、指向跟踪与自动调焦、自动巡天和数据处理的天文光学望远镜,并配备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芯片10K*10K的CCD相机。AST3的主要科学任务是利用南极优越的观测条件开展超新星宇宙学和太阳系外行星搜星等前沿课题的研究。其中第一台望远镜AST3-1于2011年7月完成研制,8月~10月中旬完成试观测,11月随“雪龙号”起运南极,于2012年1月4日运抵冰穹A,经过全体队员19天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各项安装调试任务。

AST3-1的现场调试和目前返回的状态文件显示望远镜的各项参数正常,等待黑夜来临后的观测运行。AST3望远镜系统和科学目标均有鲜明的特色,在技术上和望远镜运行上将是我国南极天文台建设和更大口径南极望远镜研制的探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