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成员
主要成员介绍
| 戚永军 副研究员,1989.9-1993.7就读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技术物理系光电子技术专业,获学士学位;1996.9-2002.3在南京理工大学光学工程专业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现负责南极昆仑暗宇宙巡天望远镜中焦面仪器方面的工作。曾负责LAMOST主动光学电控子系统拼接镜面技术,组建了纳米级精度微位移实验室,领导设计了位移促动器及其控制系统,成功地应用于LAMOST望远镜上,控制精度约20nm。 |
| 杜福嘉 副研究员,1998年7月毕业于北方工业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2003年至2006年在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学习,获理学硕士学位。2006年至2010年在西门子数控从事技术专家工作。2011年起在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工作。参加了2011年南极天文科考。现负责南极DIMM及Cstar的升级改造,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主动控制的望远镜减振系统建模和应用研究》。 |
| 陈华林 工程师(在职博士生),2005年毕业于长春理工大学,2008年在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获硕士学位。现在主要从事天文光学探测器、激光引导星、天体光学闪耀(包括单星闪耀、双星闪耀、太阳闪耀、月亮闪耀等)、大气光学湍流和南极天文选址仪器的研究工作。曾经出访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参与了第25次南极天文科考的选址仪器的装调和数据处理,包括测量云层和冬天气辉的GATTINI、测量光学天空亮度和极光的Nigel、测量南极高原上大气边界层的高度和强度的SNODAR 等。目前正在承担基金项目“望远镜入瞳上单星象的多孔径闪耀的研究”的总体进展和协调,包括整体结构、电路单元、探测器测试和软件设计方案等。 |
| 李晓燕 副研究员,2011年毕业于中科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获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天文仪器的计算机和自动控制技术。先后参加“南极巡天望远镜AST3”的研制,负责望远镜控制软件的研发工作;参加了“极大口径光学/红外望远镜关键技术预研究”课题,主要研究大惯量系统的精密跟踪控制方法;参加了“南极视宁度监测仪DIMM”的研制工作,负责望远镜控制和寻星软件研发工作。目前已发表论文1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数项 |
| 卢海平 工程师,2012年毕业于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光学专业,获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光学仪器,天文望远镜光学系统设计,杂散光分析等方面研究。参与AST3的杂散光分析及光学装调、下一代南极巡天望远镜KDUST的研制等相关工作。主持院重点实验室开放性课题一项。 |
| 裴冲 工程师,2008年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和2013年分别获得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硕士和博士学位。先后参加中、法国际合作2.5米光学/红外望远镜项目,负责通讯和模拟仿真程序OCS端的开发工作;南极冰穹A首台自动视宁度监测仪DIMM的研制,负责算法设计和自动数据处理软件开发;参加了南极天文选址多孔径闪耀传感器MASS的研究,负责MASS建模、算法设计和Linux平台下自动数据处理软件开发;参加国家天文台视宁度监测仪DIMM的研制工作,负责自动数据处理软件的开发以及作为装调负责人完成了现场的安装、调试、观测和验收等工作。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 |
| 温海焜 工程师(在职博士生),2007年毕业于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获硕士学位。主要从事南极天文望远镜结构设计与分析工作,参与课题南极巡天望远镜AST3的研制工作,负责机架及轴系的设计工作。参与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南极天文台运输方法的研究。2010年参加中国第27次南极科学考察队。 |